三年級上冊數學知識點總結
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做出帶有規律性結論的書面材料,它可以給我們下一階段的學習和工作生活做指導,為此我們要做好回顧,寫好總結。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總結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上冊數學知識點總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三年級上冊數學知識點總結 1
1、有4條直的邊和4個角的封閉圖形我們叫它四邊形。
2、四邊形的特點:有四條直的'邊,有四個角。
3、長方形的特點:長方形有兩條長,兩條寬,四個角都是直角,對邊相等。
4、正方形的特點:有4個直角,4條邊相等。
5、長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6、平行四邊形的特點:①對邊相等、對角相等。
、谄叫兴倪呅稳菀鬃冃。(三角形不容易變形)
7、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
8、公式: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變式:①長方形的長=周長÷2—寬
、陂L方形的寬=周長÷2—長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變式:正方形的邊長=周長÷4
三年級上冊數學知識點總結 2
兩位數乘兩位數
1、兩位數乘兩位數,積可能是(三)位數,也可能是(四)位數。
2、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數相乘,只需把前面數字相乘,再看兩個因數一共有幾個0,就在結果后面添上幾個0。
3、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數看成整十、整百的數,再去計算!(可以把一個因數看成近似數,也可以把兩個因數都同時看成近似數。)
4、有大約字樣的一般要估算。
5、凡是問夠不夠,能不能等的題目,都要三大步:①計算、②比較、③答題!鷦e忘了比較這一步。
6、筆算乘法:先把第一個因數同第二個因數個位上的數相乘,再與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相乘。
7、相關公式:因數×因數=積積÷因數=另一個因數運算順序:先乘除,再算加減;同級運算,應按從左到右的順序進行計算;如果有括號,要先算括號內的運算。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
1、只要是平均分就用(除法)計算。
2、除數是一位數的豎式除法法則:
(1)從被除數的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數先試被除數的前一位數,如果它比除數小,再試除前兩位數。
(2)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就把商寫在那一位上。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數必須比除數小。
順口溜:除數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夠看兩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次除后要比較,余數要比除數小。
3、被除數末尾有幾個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幾個0。(如:30÷5=6)
4、筆算除法:
(1)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在有余數的除法中:最小的余數是1;的`余數是除數減去1;最小的除數是余數加1;
的被除數=商×除數+的余數;
最小的被除數=商×除數+1;
(2)除法驗算:→用乘法
沒有余數的除法有余數的除法
被除數÷除數=商被除數÷除數=商??余數
商×除數=被除數商×除數+余數=被除數
被除數÷商=除數(被除數-余數)÷商=除數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0不能為除數)都等于0;
0乘以任何數都得0;0加任何數都得任何數本身,任何數減0都得任何數本身。
5、筆算除法順序:確定商的位數,試商,檢查,驗算。
6、筆算除法時,哪一位上不夠商1,就添0占位。(位不夠除,就向后退一位再商。)
7、多位數除以一位數(判斷商是幾位數):
用被除數位上的數跟除數進行比較,當被除數位上的數大于或等于除數時,被除數是幾位數商就是幾位數;當被除數位上的數小于除數時,商的位數就是被除數的位數減去1。
斜率k知識點
斜率,數學、幾何學名詞,是表示一條直線(或曲線的切線)關于(橫)坐標軸傾斜程度的量。它通常用直線(或曲線的切線)與(橫)坐標軸夾角的正切,或兩點的縱坐標之差與橫坐標之差的比來表示。
斜率又稱“角系數”,是一條直線對于橫坐標軸正向夾角的正切,反映直線對水平面的傾斜度。一條直線與某平面直角坐標系橫坐標軸正半軸方向所成的角的正切值即該直線相對于該坐標系的斜率。如果直線與x軸互相垂直,直角的正切值為tan90°,故此直線不存在斜率(也可以說直線的斜率為無窮大)。當直線L的斜率存在時,對于一次函數y=kx+b(斜截式),k即該函數圖像的斜率。
數學學習方法總結
課前認真預習.預習的目的是為了能更好得聽老師講課,通過預習,掌握度要達到百分之八十.帶著預習中不明白的問題去聽老師講課,來解答這類的問題.預習還可以使聽課的整體效率提高.具體的預習方法:將書上的題目做完,畫出知識點,整個過程大約持續15-20分鐘.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將練習冊做完.
讓數學課學與練結合.在數學課上,光聽是沒用的當老師讓同學去黑板上演算時,自己也要在草稿紙上練.如果遇到不懂的難題,一定要提出來,不能不求甚解.否則考試遇到類似的題目就可能不會做.聽老師講課時一定要全神貫注,要注意細節問題,否則“千里之堤,毀于蟻穴”.
課后及時復習.寫完作業后對當天老師講的內容進行梳理,可以適當地做25分鐘左右的課外題.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課外書.其課外題內容大概就是今天上的課.
三年級上冊數學知識點總結 3
一、知識框架
一級知識點數與代數二級知識點數的運算三級知識點
1、列豎式計算除法。
2、兩位數除以一位數;
除法的驗算
3、一步計算的問題
4、兩步計算的問題
1、質量單位千克、克數與代數常見的量
2、千克、克之間的換算,簡單的實際問題
3、24時計時法空間與圖形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圖形的認識
從三個方向觀察用小正方體搭成的立體圖形形狀
1.周長的認識
2.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描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二、期末知識點
第一單元除法(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
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兩位數)的除法。是在二年級(上冊)表內除法和二年級(下冊)有余數除法的基礎上安排的。
1.計算:列豎式計算除法。
2.口算:被除數十位和個位上的數分別除以除數都沒有余數的除法,包括整十數除以一位數商是整十數。
3.筆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除法的驗算(用乘法驗算)。
4.估算:估計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商是幾十多。
5.一步計算的問題:在解決的實際問題中體會數量關系?們r÷單價=數量總價÷數量=單價
6.兩步計算的問題:先求總和或剩余是多少,再平均分的實際問題。
練習:
。1)用豎式計算,并驗算:62÷266÷672÷347÷7
。2)口算:36÷360÷268÷290÷3
。3)列豎式計算:39÷389÷467÷274÷3
。4)你能估算下面各題的商各是幾十多嗎?64÷584÷395÷481÷3
。5)王老師用72元買筆記本,如果每本單價是2元,那么能買多少本?李老師用60元買了20本筆記本,那么每本筆記本多少錢?
。6)一副乒乓球拍26元,一個乒乓球2元,用50元買一副乒乓球拍,剩下的錢能夠買幾個乒乓球?第二單元認數1.認數、讀數、寫數。
整千數:數位與順序,認、讀、寫數,口算整千數的加、減法,解決實際問題。非整千數:認、讀、寫數,口算整千數加整百數及相應的減法,按順序整理數。
練習:
。1)口算:201+4000800030006000201000+100
(2)寫一寫:兩個千加兩個百加一個十是多少?
(3)三千零二是由幾個千和幾個一組成?
。4)9670是()位數,它的最高位是()位,7在()位上,個位上是()。
2.大小比較
比較大小時的數學思考,比較大小的實際應用,非整千數最接近幾千。
練習:
比較大小:3650和2520,7890和8790第三單元千克和克
千克和克都是質量單位,物體含有物質的多少是它的質量。我國人民在生活中習慣以“物體有多重”代替“質量是多少”,因此沒有使用“質量”這個詞,仍然講“有多重”。
1.稱一個物體有多重,一般用千克為單位。
2.凈含量是指包裝袋內物品實際有多重。
3.千克可以用KG表示,又叫公斤。
4.從秤上讀出物品的重量。
5.稱比較輕的物品,一般用克為單位。
6.認識天平。
7.千克和克之間的關系。1千克=1000克。
練習
(1)一袋鹽重500克,兩袋鹽重()克?
(2)2千克=()克
。3)9000克=()千克第四單元加和減
1.口算兩位數加、減。解決與“倍”或“差”有關的兩步計算實際問題。
練習
口算:44+2532+5714+6876642.畫線段圖解決問題。
練習
手套的價格是12元,帽子的價格是手套的3倍,你能用線段畫出來并算出帽子是多少錢嗎?第五單元24時記時法。
1.24時記時法及它與普通記時法(12時記時法)的聯系
2.聯系實際問題求經過時間的基本思路與方法。包括:求整時到整時的經過時間,求非整點時刻間的經過時間。(利用線段圖)。
求經過時間:
記憶:結束時刻開始時刻=經過時間到達的時刻出發的時刻=經過時間3.兩種計時方式的轉化。
普通記時法與24時記時法的互相轉化普通記時法24時記時法凌晨1時1時
早晨5時5時上午8時8時中午12時12時下午1時13時下午2時14時晚上6時18時晚上7時19時晚上8時20時晚上9時21時
深夜12時24時(也是第二天的0時)
記憶:中午12時以后的時刻,用24時記時法表示,就用鐘面上的時刻加上12時。中午12時以后的時刻,用普通記時法表示,就用時刻減去12時。
練習
。1)圖書館的的公告牌上面寫著:借書時間:12:0013:30,15:4017:00。圖書館每天的借書時間是多長?
(2)用二十四小時計時法表示,:下午2:00,晚上9:00第六單元長方形和正方形
1.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邊與角有什么特點。(長方形對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正方形每條邊都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通常把長方形的長邊叫做長,短邊叫做寬。把正方形的'每一條邊都叫做邊長。)
2.探索、理解周長的含義及計算方法。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物體某個面上一周邊線的長度就是該物體某個面的周長)。
練習
。1)籃球場長26米,寬14米,求籃球場的周長。
。2)操場長150米,寬70米,小強繞操場跑一周,小強一共跑了多少米?
第七單元乘法
1.三位數乘一位數的基本方法。(在二年級下冊已經學習了兩位數乘一位數)
2.三位數的中間或末尾是0時的乘法計算。3.連乘計算。練習:
。1)200×3152×4261×3224×5(2)124×3×2115×2×4
。3)一頭牛一天吃20千克草,兩頭牛兩天吃多少千克草?
第八單元觀察物體
安排過一次“觀察物體”,從物體(玩具、茶壺、汽車等)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觀察,并選擇適宜的圖形表示看到的物體的形狀。本單元學習“觀察物體”,從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并用視圖表示看到的形狀。
1.在知道物體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的基礎上,認識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
2.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看到的物體的面的個數往往是不相同的。
3.進行簡單幾何體與其三視圖之間的轉化。
第九單元統計與可能性
學習簡單的統計知識。
練習
(1)在一個口袋里放3個紅球,一個黃球,從袋子里任意摸一個球,摸到紅球的可能性大還是摸到黃球的可能性大?
第十單元認識分數
理解分數的意義,認、讀、寫簡單的分數,同分母分數(分母小于10)的加減計算。
1.分數的表示:分子、分母、分數線。
2.同分母分數比較大小。
3.同分母分數的加減。
三年級上冊數學知識點總結 4
第一單元時分秒
1、鐘面上有3根針,它們分別是時針、分針、秒針,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針,走得最慢的是時針。(時針最短,秒針最長)
2、計量很短的時間,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
3、鐘面上最長最細的針是秒針。秒針走一小格的時間是1秒。
4、秒表:一般在體育運動中用來記錄以秒為單位的時間。
5、常用時間單位:時、分、秒。
6、時間單位:時、分、秒,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60.
1時=60分1分=60秒 半時=30分 30分=半時
7、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大格,是1小時。秒針走一圈,分針走一小格,是1分。
8、計算一段時間,可以用結束的時刻減去開始的時刻。
第三單元測量
1、在生活中,量比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做單位。
量比較長的物體,常用米(m)做單位。
量比較長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單位。
2、運動場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3、1枚1分的硬幣、尺子、磁卡、小紐扣、鑰匙、身份證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4、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較精確時,可以用毫米作單位。
5、1厘米中間的每一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6、在計算長度時,只有相同的長度單位才能相加減;單位不同時,要先轉化成相同的單位再計算。
7、表示物體有多重時,通常要用到質量單位。稱比較輕的物品的質量,可以用“克”作單位;稱一般物品的質量,常用“千克”作單位;表示大型物體的質量或載質量一般用“噸”作單位。
8、常用長度單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
9、長度單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1千米(公里)=1000米
10、質量單位:噸、千克、克,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00 。
1噸=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第二、四單元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1、最大的`幾位數和最小的幾位數:
最大的一位數是9.最小的一位數是0.
最大的二位數是99.最小的二位數是10
最大的三位數是999.最小的三位數是100
最大的四位數是9999.最小的四位數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數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數是10000
最大的三位數比最小的四位數小1.
2、筆算加減法時: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10.就向前一位進1;哪一位上的數不夠減,就從前一位退1當作10.加本位再減;如果前一位是0.則再從前一位退1.
3、兩個三位數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數,也有可能是四位數。
4、加法公式:
加數+加數=和
和—另一個加數=加數
5、減法公式:
被減數—減數=差
差+減數=被減數或被減數=差+減數
被減數—差=減數
6、口算時:
例:(1)35+48.先算35+40=75.再算75+8=83.
(2)72—28.先算72—20=52.再算52—8=44
或先算72—30=42.再算42+2=44
7、問題中出現“大約”、“約”、“估一估”、 “估算”、 “估計一下” “應準備”等詞語時,都是用估算。
第五單元倍的認識
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用除法計算:一個數÷另一個數=倍數
36是4的幾倍? 36÷4=9
已知一個數的幾倍是A,求這個數。用除法計算:A÷倍數=這個數
已知一個數的5倍數是35.求這個數? 35÷5=7
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用乘法計算:一個數×倍數=結果
9的6倍是多少? 9×6=54
第六單元多位數乘一位數
1、多位數乘一位數(進位)的筆算方法:
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乘起,用一位數依次去乘多位數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得的數數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
2、在乘法里,乘數也叫做因數。
3、0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1和任何不是0的數相乘還得這個數。
4、三位數乘一位數:積有可能是三位數,也有可能是四位數。
第七單元長方形和正方形
1、用相同的小正方形拼長方形或正方形時,拼成的圖形長和寬越接近(或長、寬相等)時,周長最短。
2、四邊形的特點:有4條直的邊,有4個角。
3、長方形的特點:對邊相等,有4個直角。
4、正方形的特點:4條邊都相等,有4個直角。
5、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是它的周長。
6、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7、在一個長方形中剪出一個最大的正方形,長方形的寬就是這個正方形的邊長。
第八單元分數的初步認識
1、分數的意義: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1份或幾份的數就是分數。
表示: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兩份
表示: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
2、比較大小的方法:
(1)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數就大。
(2)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數就大。
3、同分母分數相加減,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減。
三年級上冊數學知識點總結 5
1、時間單位有:時、分、秒。
2、計量很短的時間,常用“秒”。計量很長的時間,常用“時”。
3、會選擇正確的.時間單位填空:
如:媽媽一天工作8(時)
小明每天睡眠9(時)
拍一下皮球大約用1(秒)
做一遍眼保健操大約用5(分)
小華跑50米的時間是9(秒)
小明跳50下繩約需30(秒)
4、鐘面上最長最細的針是秒針。
5、秒針走1小格的時間是1秒,秒針走幾小格的時間是幾秒。
6、鐘面上有12個大格,60個小格,每個大格里有5個小格。
7、秒針從2走到10是(40)秒。想:10—2=8(大格)8×5=40(秒)
8、時針走1大格是1時,走一圈是12時。
分針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一圈是60分。
秒針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一圈是60秒。
9、時針走1大格,分針走60小格,是60分,就是1時。
分針走1小格,秒針走60小格,是60秒,就是1分。
10、時間單位的換算:
1時=60分60分=1時
1分=60秒60秒=1分
1時=3600秒
(1)把大單位化成小單位,要乘進率60
7時=(420)分9分=(540)秒
想:7×60=420 9×60=540
。2)把小單位化成大單位,要除以進率60
240分=(4)時480秒=(8)分
想:240÷60=4 480÷60=8
。3)2時40分=(160)分4分30秒=(270)秒
想:2×60+40=160 4×60+30=270
(4)90分=(1)時(30)分75秒=(1)分(15)秒
想:1時=60分90—60=30 1分=60秒75—60=15
11、比較大小
。1)當單位相同時,比較數字,數字大的它就大:8秒(>)6秒
。2)當數字相同時,比較單位,單位大的它就大:8時(>)8分8分(>)8秒
。3)當數字和單位都不相同時,要先統一單位,再進行比較:
5時(>)200分300秒(<)6分180秒(<)3分10秒
300分360秒190秒
12、計算時間:結束時間=開始時間+經過時間
開始時間=結束時間—經過時間
經過時間=結束時間—開始時間
三年級上冊數學知識點總結 6
一、四邊形:
。1)通過觀察、比較,直觀認識四邊形的特征,能利用特征辨別哪些圖形是四邊形。
。2)能在點子圖或方格紙中畫四邊形,能在釘子板上圍四邊形。
二、平行四邊形:
。1)結合生活情境,初步感知平行四邊形的特征,能辨別哪些圖形是平行四邊形。
。2)能在點子圖或方格紙中畫平行四邊形,能在釘子板上圍平行四邊形。
。3)滲透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的聯系和區別。
三、周長:
。1)結合具體實物和圖形理解并準確掌握周長的概念,并能用數學語言描述給定圖形的周長。
。2)能用不同的.方法測量或計算給定圖形的周長,能比較兩個圖形周長的大小。
四、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1)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2)能選擇恰當的方法熟練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并能在具體情境中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五、估計:
。1)在準確掌握長度單位的前提下,能合理、恰當的估測某線段或物體的長度(包括周長)。
(2)能利用估測的相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三年級上冊數學知識點總結 7
1、認識整千數(記憶:10個一千是一萬)
2、讀數和寫數(讀數時寫漢字寫數時寫阿拉伯數字)
、僖粋數的末尾不管有一個0或幾個0,這個0都不讀。
、谝粋數的中間有一個0或連續的兩個0,都只讀一個0。
3、數的大小比較:
①位數不同的數比較大小,位數多的數大。
、谖粩迪嗤臄当容^大小,先比較這兩個數的高位上的數,如果高位上的數相同,就比較下一位,以此類推。
4、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記憶:看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則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較大的三位數是位999,小的三位數是100,較大的四位數是9999,小的四位數是1000。較大的`三位數比小的四位數小1。
5、被減數是三位數的連續退位減法的運算步驟:
①列豎式時相同數位一定要對齊;
、跍p法時,哪一位上的數不夠減,從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則再從前一位退1。
6、在做題時,我們要注意中間的0,因為是連續退位的,所以從百位退1到十位當10后,還要從十位退1當10,借給個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兩個三位數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數,也有可能是四位數。)
7、公式
和=加數+另一個加數
加數=和-另一個加數
減數=被減數-差
被減數=減數+差
差=被減數-減數
數學的概念
數學概念是人腦對現實對象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本質特征的一種反映形式,即一種數學的思維形式。在數學中,作為一般的思維形式的判斷與推理,以定理、法則、公式的方式表現出來,而數學概念則是構成它們的基礎。正確理解并靈活運用數學概念,是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和運算技能、發展邏輯論證和空間想象能力的前提。
0的基本概念
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而是正數和負數之間的一個數,且為正數和負數的分界線。當某個數X大于0(即X>0)時,稱為正數;反之,當X小于0(即X<0)時,稱為負數;而這個數X等于0時,這個數就是0。
三年級上冊數學知識點總結 8
1、一年有12個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是大月,有31天;四、六、九、十一月是小月,有30天;二月平年有28天,閏年有29天。
2、全年天數:平年有365天,閏年有366天。
3、判斷平年、閏年:
(A)年份能被4除盡而沒有余數的是閏年,有余數的'。為平年;
(B)整百整千的年份要能被400除盡才是閏年。
4、比年大的時間單位是世紀,1世紀=100年。
5、用24時計時法表示:
(A)上午時間直接讀出鐘面上時間即可;
(B)下午的時間在鐘面上所指時間的基礎上加上12小時。
6、時間單位的換算關系:1小時=60分,1分=60秒,1刻=15分,一晝夜=24小時,1周=7天。
7、經過的天數的計算分為三種情況:
(A)頭尾都算:結束時間-開始時間+1
(B)頭尾都不算:結束時間-開始時間-1
(C)頭尾算其一:結束時間-開始時間。
三年級上冊數學知識點總結 9
一、認識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八個方向。
1、太陽東邊升起西邊落下,簡單記為東升西落。方向歌:早晨起來,面向太陽。前面是東,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2、東、南、西、北按順時針方向排列。
3、東與北之間的方向稱為東北,東與南之間的方向稱為東南,西與北之間的方向稱為西北,西與南之間的方向稱為西南,4、四面八方,四面指的是 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八方指的是東、南、西、北、東南、東 北、西南、西北八個方向。
5、相對方向:東對西,南對北,東南對西北,東北對西南。
6、生活中辨認方向的方法:
、偻砩媳睒O星在北面。
、诶脴錁赌贻啽嬲J方向,(北半球)密的一面是北,疏的.一面是南。也可根據樹葉的情況來辨認方向,(北半球)茂密的一面是南,稀疏的一面是北。
、塾弥改厢榿肀嬲J方向。
④用手機定位來辨認方向。
二、平面圖上描述物體的位置。
1、地圖上通常都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繪制的。
2、描述物體的位置要先確定觀測點,然后在觀測點處畫上方向標, 再辨認方向。
確定觀測點的方法:關鍵字“在”的后面 是誰,誰就是觀測點。
如:(1)C 在 D 的( 北 )面,(觀測點是 D 點,在 D 處畫上方向標)
C 在 F 的( 東北 )面。(觀測點是 F 點,在 F 處畫上方向標)
注意:(1)觀測點不同,描述物體的位置也就不同。
(2)一定要說誰在誰的什么方向上。
三、描述路線。
1、文字描述格式:從起點出發,沿什么方向到達哪里,再沿什么方向到達哪里?最后沿什么方向到達哪里。每一步都要指出沿什么方向到達哪里。
(如上圖:從 A 點出發,先向東北走到 B 點,再向 東走到 C 點,最后向南走到 D 點。)
2、文字加圖形描述格式:箭頭上方寫方向,箭頭處寫到達地。
注意:每到達一個地點,這個地點就成為新的觀測點
三年級上冊數學知識點總結 10
一、位置與方向
1、東與西相對,南與北相對,
東南與西北相對,西南與東北相對。位置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判斷位置時現要弄清楚是以誰為標準。
2、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繪制的。
二、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
1、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整千數的口算
(1)利用“表內除法計算”
(2)想乘算除
2、一位數除幾百幾十幾數或幾千幾百數的口算
(被除數前兩位能被一位數整除時)用被除數的前兩位除以一位數,在得數的末尾添上與被除數末尾同樣多的0。
3、口算時的注意事項
(1)0除以任何數(0除外)都等于0;
(2)0乘以任何數都得0;
(3)0加任何數都得任何數本身;
(4)任何數減0都得任何數本身。
4、筆算除法的順序:確定商的位數,試商,檢查,驗算
5、一位數除兩、三位數的筆算方法
先從被除數的最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不夠商1,就看前兩位,而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就要把商寫在那一位上,假如不夠商1,就在這一位商0;每次除得的`余數都要比除數小,再把被除數上的數落下來和余數合起來,再繼續除。
6、除法的驗算方法
沒有余數的除法的驗算方法:商×除數=被除數
有余數的除法的驗算方法:商×除數+余數=被除
7、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估算方法
除數不變,把三位數看成幾百幾十數或整百數,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進行計算。
三、年、月、日
1、經過的天數的計算
結束時間—開始時間+ 1
2、計算經過時間,就是用結束時刻減開始時刻
結束時刻-開始時刻=時間段(經過時間)
3、時間與時刻的區別
時間是一段,時刻是一個點
四、兩位數乘兩位數
1、口算乘法
(1)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
把兩位數分成整十數和一位數,用整十數和一位數分別與一位數相乘,最后把兩次乘得的積相加。
(2)整百整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
先用整百數乘一位數,再用整十數乘一位數,最后把兩次乘得的積相加。
先用整百整十數的前兩位與一位數相乘,再在乘積的末尾添上一個0。
(3)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
先用這個兩位數與整十數十位上的數相乘,然后在積的末尾添上一個0。
2、筆算乘法
先把第一個因數同第二個因數個位上的數相乘,再與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相乘(積與十位對齊),最后把兩個積加起來。
三年級上冊數學知識點總結 11
一、運算順序歌:
打竹板,響連天,各位同學聽我言,今天不把別的表,單把四則運算聊一聊,混合試題要計算,明確順序是關鍵。
同級運算辦,從左到右依次算,兩級運算都出現,先算乘除后加減。
遇到括號怎么辦,小括號里算在先,中括號里后邊算,次序千萬不能亂,每算一步都檢查,又對又快喜心間。
二、除的意義:
看到除,圈一圈,除字前面是除數,除字后面被除數,位置交換別忘了。
三、商中間或末尾有0的除法:
我是0,本事大,除法運算顯神通。
不夠商1我來補,有了空位我就坐。
別人要想把我除,常勝將軍總是我。
四、認識鐘表:
跑的.最快是秒針,個兒高高,身材好;
跑的最慢是時針,個兒短短,身材胖;
不高不矮是分針,勻速跑步作用大。
五、量角:
中心對頂點,0線對一邊,一邊讀刻度,內外要分辨。
三年級上冊數學知識點總結 12
第一章分式
1、分式及其基本性質
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以(或除以)一個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只不變
2、分式的運算
(1)分式的乘除
乘法法則: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積作為積的分子,分母的積作為積的分母
除法法則: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顛倒位置后,與被除式相乘。
(2)分式的加減
加減法法則:同分母分式相加減,分母不變,把分子相加減;
異分母分式相加減,先通分,變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減
3、整數指數冪的加減乘除法
4、分式方程及其解法
第二章反比例函數
1、反比例函數的表達式、圖像、性質
圖像:雙曲線
表達式:y=k/x(k不為0)
性質:兩支的增減性相同;
2、反比例函數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第三章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兩個直角邊的平方和等于斜邊的平方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一個三角形中,有兩個邊的平方和等于第三條邊的平方,那么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第四章四邊形
1、平行四邊形
性質:對邊相等;對角相等;對角線互相平分。
判定: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兩組對角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一組對邊平行而且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推論:三角形的中位線平行第三邊,并且等于第三邊的一半。
2、特殊的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
(1)矩形
性質:矩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
矩形的對角線相等;
矩形具有平行四邊形的所有性質
判定: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
對角線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
推論:直角三角形斜邊的中線等于斜邊的一半。
(2)菱形
性質:菱形的四條邊都相等;
菱形的對角線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
菱形具有平行四邊形的一切性質
判定:有一組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
對角線互相垂直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
四邊相等的四邊形是菱形。
(3)正方形:既是一種特殊的矩形,又是一種特殊的菱形,所以它具有矩形和菱形的所有性質。
3、梯形: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
等腰梯形:等腰梯形同一底邊上的兩個角相等;
等腰梯形的兩條對角線相等;
同一個底上的兩個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第五章數據的分析
加權平均數、中位數、眾數、極差、方差
三年級上冊數學知識點總結 13
有余數的除法
1、余數:在整數的除法中,只有能整除與不能整除兩種情況。當不能整除時,就產生余數,取余數運算:指整數除法中被除數未被除盡部分。例如27除以6,商數為4,余數為3。
2、余數的性質:余數有如下一些重要性質(a,b,c均為自然數)
。1)余數小于除數。
。2)被除數=除數×商+余數
除數=(被除數—余數)÷商
商=(被除數—余數)÷除數
余數=被除數—除數×商。
3、有余數除法的含義:通過平均分一些物體,有時有剩余,就出現了余數。
如:一共有23盆花,每組擺5盆,最多可以擺幾組,還多幾盆?
23÷5=4(組)……3(盆)
其中,被除數23,除數5,商4,余數3
4、余數與除數的關系:
在有余數的.除法中,每一次除得的余數必須比除數小。(余數<除數)
如:23÷5=4……3,其中(余數3<除數4)
5、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被除數=商×除數+余數
或被除數=商×除數
可能性
1、不可能和一定’,都表示確定的現象。‘可能’,表示不確定的現象。
2、請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來說一說。
、僖欢ǎ禾栆欢◤臇|邊升起,月亮一定繞著地球轉,地球一定每天都在轉動,每天一定都有人出生,人一定要喝水……
、诳赡埽喝旌罂赡芟掠,花可能是香的,明天可能有風,下周可能會考試。
、鄄豢赡埽禾柌豢赡軓奈鬟吷穑厍虿豢赡芾@著月亮轉,鯉魚不可能在陸地上生活。
三年級上冊數學知識點總結 14
【正方形】
概念:四條邊都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的四邊形是正方形。
特點:有4個直角,4條邊相等。(正方形既是長方形,也是菱形)
周長: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長方形】
概念: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叫做長方形。
特點:長方形有兩條長,兩條寬,四個直角,對邊相等。
周長: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平行四邊形】
概念:兩組對邊互相平行的四邊形,它的.對邊平行且相等,對角相等。(正方形、長方形數屬于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特點:①對邊相等、對角相等。②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
周長:平行四邊形的周長=兩條邊的邊長相加×2
【梯形】
概念:有一組對邊平行,另一組對邊不平行的四邊形。
特點:只有一組對邊平行。
周長:上底+下底+兩腰長度
【等腰梯形】
概念:兩條腰相等的梯形,它的兩個底角相等,是軸對稱圖形,有一條對稱軸。
特點:有一組對邊平行且兩腰等長。
周長:上底+下底+兩腰長度
【菱形】
概念:一組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行是菱形。
特點:①四條邊都相等②對角線互相垂直平分③一條對角線分別平分一組對角
周長:兩條不同的邊長相加×2
三年級上冊數學知識點總結 15
1、角的組成:角是由一個頂點、兩條邊組成的。
2、角的大小與角的'兩條邊的長短沒有關系,跟角的開口大小有關系:角的開口越大,角就越大;開口越小,角就越小。
3、角的分類,按照角的大小可以分成: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本學期不需要掌握,孩子知道即可,課上講過)
4、銳角:比直角小的角叫銳角,也就是:銳角<90°(角的度數不要求掌握,了解即可)
直角:度數是90°的角叫直角,也就是:直角=90°。
鈍角:比直角大比平角小的角叫鈍角,也就是:90°<鈍角<180°
5、做題時,如果讓畫出一個什么角,畫完后一定要有一個表示角的小標志,即直角是一個直的小折線,鈍角銳角都是小弧線是否標出頂點和邊要看題目具體要求。
6、做題時,如果具體到某個角上,一定要用∠1∠2∠3等表示,不能只填序號。
7、在方格紙上畫角時,選定方格紙的一個橫豎線交叉點為角的頂點,另一邊就沿著橫線或豎線畫,這樣畫清楚干凈,而且直角更好畫,不易丟分。
三年級上冊數學知識點總結 16
1、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他們的面積。
2、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要用統一的面積單位來測量。
3、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
4、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
5、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
6、邊長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
7、邊長1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公頃(10000平方米)。
8、邊長1千米(10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千米。
9、測量土地的面積時,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積單位:公頃、平方千米。
10、長方形的面積=長×寬長=面積÷寬寬=面積÷長
11、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12、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寬=周長÷2-長長=周長÷2-寬
13、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14、正方形的邊長=周長÷4
15、相鄰的兩個常用的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10。
16、相鄰的兩個常用的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
17、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公頃=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頃(公頃、平方千米這兩個土地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
【三年級上冊數學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初三數學上冊知識點總結06-19
初三數學上冊知識點總結03-19
初二數學上冊知識點總結(經典)01-13
初三數學上冊的知識點總結10-29
三年級數學上冊知識點總結11-03
三年級上冊數學知識點總結03-18
三年級上冊數學知識點總結11-06
三年級上冊數學知識點總結05-18
初一數學上冊知識點總結07-19
初一數學上冊知識點總結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