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山不老》課堂實錄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青山不老》課堂實錄(優選)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我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這里不僅孕育了燦爛的中華文化,而且還涌現出了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人物事跡.他們之中有的慷慨激昂,有的纏綿悱惻,有的驚天地、泣鬼神,也有的平凡中透著偉大.今天,我們這節語文課就來講述一個平凡老者的不同尋常的故事(板書:青山不老)
(二)初讀課文,感知奇跡
請大家先自讀課文,概括地表述一下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
生:讀文
生:交流
師:小結
師:(引)肆虐的風沙抵擋不住老人堅定的信心,滿坡的翠綠是老人恒久相守的理想。下面就讓我們感受一下這種變化帶給人們的震撼吧!
(課件演示)1.晉西北環境惡劣的沙塵場面
(畫外音)在我國的晉西北素有“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無風三尺土,風起土滿天”的說法。惡劣的自然環境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嚴重的困難,許多的村莊,每一、二十年就得被迫搬遷一次.很多人忍受不住,含淚扶老攜幼,背景離鄉,那金黃的沙土成了此地人們心中隱隱的痛
(課件演示)2.(改造環境)
雖然環境是惡劣的,條件是艱苦的,但是仍有一部分人站了出來,他們要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的家園。這位老人就是其中之一。即使肆虐的風沙把他們的勞動一次次毀掉,即使干旱、霜凍不時沖擊他們本已貧困的生活,但是對未來美好的憧憬、對綠意無限眷戀,使他們義無反顧,終于,一片綠波蕩漾、松濤陣陣的綠洲屹立在黃土之上,出現在世人眼前。
師:同學們,看了這幾幅圖片,你有什么感受呢?請大家暢所欲言,談一談你的看法。
生:如此惡劣的地方會變為綠洲,太不可思議了
生:老師,我覺得太神奇了!
(三)品析重點詞句,解讀奇跡
師:是啊!苦心人,天不負,有志者事竟成。親勤勞的雙手描繪了美好的家園;辛勤的汗水滋潤了干渴的心田。老人用粗糙的雙手、單薄的身軀創造了一個屬于大家的奇跡,這個奇跡是什么呢?(讀文用——畫出來)
生:(讀、畫、說)
(課件出示3)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跡。
師:15年在人生之中是長還是短?
生:很長
師:人生苦短能有幾個15年,而在老人這15年中卻干了多少事啊!
生:(齊讀)綠化了8條溝、7條防護林帶、3700畝林網……
師:一畝約667平方米,我們的教室不過60~70平方米,你能想象一下老人造了多大面積的樹林嗎?(停頓)
(引)這一連串的數字背后是老人15年的枯燥歲月;這一連串的數字面前是滿山遍野的綠。通過這一連串的數字,你的腦海中會浮現出老人什么樣的形象呢?
生:偉岸、高大。
生:值得尊敬、學習。
師:(結)老人用他不屈不撓的毅力在風沙面前豎立起一道天然屏障,也在我們的心中豎立了高大的形象,現在就讓我們用贊美的聲音讀一下吧,來表達此時的心境。
師:(引)奇跡已然創造,我們就要用心去品讀,找出具體描寫這一奇跡的句子讀一讀。
生:第一自然段
師:誰能讀一讀,其他的同學邊聽邊悟,想一想這樣一個景象可以用一個什么樣的詞語來概括?
(課件提示)
綠意( ) 翠色( )
郁郁( )( )蔥蘢
師:作者寫出了綠淵的如此美麗,他是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呢?
生: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師:你能把這個比喻句有感情地讀一讀嗎?
生:讀比喻句(師加以品評、指導)
師:(引)樹木營造了欲滴的綠色,我們身邊也不乏垂柳依依翠楊挺拔,那么這里的樹是什么樣的?
生:讀(楊樹、柳樹……一層層的綠梯)
師:樹的勇敢扼制了山洪的兇猛,龐大的根系牢牢扼住了稀疏的黃土,樹土的關系在老人心里有著怎樣的關系呢?
生:“這樹下的淤泥有兩米厚,都是……有了這綠樹,我們才守住了這片土。”
師:土地是莊稼人的命根,農民有了沃土才會有希望,而樹恰恰是保證水土流失的關鍵,所以,老人把他的精力都用在了植樹造林上,這樹是他的命根,這樹是他的希望,這樹就是詮釋他生命價值的最好體現。
同學們,綠色對于我們并不陌生,可對于生活在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晉西北來說卻是難得一見的,那么,為什么在這里植樹就這么難呢?
生:大環境,風沙肆虐
生:干旱、霜凍、沙塵暴
生:環境異常險惡
師:(結)這里可稱作窮山惡水,這里可稱作荒無人煙,這里也可稱作死亡之地。而就在這如此惡劣的環境里,這位老人卻15年如一日植樹造林,創造出這一片青山秀水。這難道不是奇跡嗎?
師(引)老人用他的堅毅抵住了環境的惡劣,而他生活的地方又有怎樣辛酸的故事呢?
生:早出晚歸
生:七位同伴五位過世
生:風雨同舟的老伴沒能見上最后一面
師:15年啊,綠色披上了青山,而青絲卻變成了白發,死亡帶走了他的親人,也正一步步向他逼近,但是,他不走,因為(課件出示)生讀:“他覺得種樹是命運的選擇”他不走,因為(課件出示)生讀“他覺得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歸宿”。
師(引)從這句話中,你讀懂了什么?
生:老人要把一生奉獻給山溝
生:要把生命奉獻給青山
師(引)看眼前翠綠的青山,聽耳邊樸實的話語,我被老人的行為所感動,在我眼前,老人的形象愈發高大起來(課件出示)
“他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轉化為另一種東西。他是真正與山川同在、與日月同輝了。”
生質疑:另一種東西是什么東西?
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什么意思?
生交流匯報
師小結:是啊,老農不僅留下了這片青山,還留下了與環境作斗爭的不屈精神、綠化家園、保護環境的奉獻精神,造福人類的精神。這一切將與山川同在,與日月同輝。讓我們帶著對老人的崇敬再讀一讀這句話吧!
師(引)巍巍青山承載了幾代人的夢想,棵棵楊柳記載了老人寄情荒山,造福人類的足跡,老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他的意義卻在茫茫青山之中得到了擴張,而且將隨著青山永垂不朽,讓我們滿懷敬佩、崇拜、感激之情與作者同呼:
(課件出示)青山是不會老的!
(四)暢談感想
(課件出示圖片)巍巍青山常綠
白發老人沉思
師:面對這位老人,你想說什么?
生匯報(舒緩的音樂起)
師總結:同學們,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植樹造林、綠化荒山,是每個公民的責任,讓我們像晉西北的老農一樣,珍惜自然資源,共營生命綠色!
【《青山不老》課堂實錄】相關文章:
《青山不老》課堂實錄06-30
青山不老課后反思06-02
“浮力”課堂實錄03-04
課堂實錄《蒲公英》03-13
課堂實錄:社戲03-13
背影課堂實錄03-16
《燈光》課堂實錄03-12
《泉城》課堂實錄03-12
《論語》課堂實錄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