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秋魂》優秀教案設計(精選7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秋魂》優秀教案設計(精選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秋魂》優秀教案設計 1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劉增山的一篇很著名的散文《秋魂》。(板書課題)請大家各自放聲朗讀,朗讀的過程中,把表現秋的詞語劃出來。
。▽W生各自放聲朗讀,教師巡視。)
[師]剛才讀了一遍,現在大家要完成兩個任務,整體把握一下這篇課文的內容。1.文章題為秋魂,這個魂指什么?2.各用一個詞語概括每一個小節所寫的秋天的特征。
。▽W生思考、討論、交流)
[生1]我覺得魂是靈魂的意思。
[師]與什么詞相對?
[生1]與肉體相對
[師]秋有肉體嗎?
(眾生笑,課堂氣氛活躍)
[生1](爭辯地)這是擬人化的手法。
[師]很好,從題目就可以看出此文是用擬人手法來寫的。那么,與靈魂相近的詞語呢?
[生1](回答不出)
[師]大家幫一下他的忙。
[生2]精神。
[師]對,精神,秋魂的意思就是秋的精神。(板書:精神)那么秋究竟有怎樣的精神品格呢?文章分了七個小節來寫,很顯然,各寫一方面的精神,合起來就該是秋的精神了,請大家分別用一個詞概括出來。前后排之間可以討論。
(眾生討論)
[師]好,我們來試試。第一節秋實,寫了秋的什么特點,什么精神?
[生3]成熟。
[師]大家同不同意?
[眾生]同意。
[師](板書:成熟)好,繼續。秋色用什么詞來概括?
[生4]五彩繽紛。
秋天是五彩繽紛的,這個詞找得很準。我們還可以用另一個詞,文中有一句:如果我只屬于一種顏色,那秋天該是多么的單調啊!由這一句可以怎么概括?
[生4]不單調。
[師]也就是――
[生4]絢麗
[師]好,這位同學詞匯量很豐富。不單調,也就是五彩繽紛,也就是絢麗多彩。(板書:絢麗)
[師]第三節寫秋味如果僅說秋天各種味道都有,意思不錯,可不夠精煉,用什么詞好呢?
[生5]多味
[師]多味的秋天,讓人感覺還不夠精妙。前面我們講秋色不單調,這里實際上也是寫秋味不單調,還可以用什么詞來形象不單調呢?
[生5]豐富
[師]豐富可不可以用來形容味道?
[生5]應該可以吧?
[師]好,那么我們就用豐富。(板書:豐富)秋風呢?
[生6]慈愛
[師]秋葉呢?
[生7]無私
[師]秋土?
[生8]誠實
[師]秋景?
[生9]博大
[師](板書:慈愛、無私、誠實、博大)好,我們現在總結一下秋的精神:參考句式,也可自選句式。
秋是的、的
秋天有著,有著
[生10]秋是成熟的、絢麗的、豐富的、慈愛的,無私的,誠實的,博大的。
[生11]秋天有著成熟的大腦,絢麗的色彩,豐富的滋味,慈愛的心腸,無私的情懷,誠實的品格,博大的胸襟。
[師]這就是秋魂,這就是秋的韻味、秋的精神、秋的品格。作者用擬人的手法,贊美了秋天。
[師]剛剛朗讀的時候,我們發現這篇文章很適合朗讀,用一個詞來形容,這篇文章的語言也是比較豐富的,下面,我們大家來品味課文精美的語言,先共同品味一下秋實這一節中的精粹語言。請男同學朗讀一下這一節,女同學注意聽一聽,男同學的朗讀處理恰不恰當?
(男同學讀)
[師]女同學評價一下――
[生12]我覺得讀得很好。
[師]好在哪里?
[生12]反正是好!
眾生笑。
[師]好得說不出了。說不出來的妙。恐怕還沒到這個地步吧?男同學會驕傲的。
[生13]我覺得有一個地方處理得不好。
[師]嗯,什么地方?
[生13]它是在想:我是怎樣成熟的呢?沒有讀出想、沉思的味道。
[師]哦,那你讀讀看!
(生讀。)
[師]大家聽出她是如何讀出想的味道了吧?她處理得很好,她想后面停頓得比較長,然后在我字后面加了一個停頓,就把想的味道給讀出來了。大家各自試一試。
[生14]最后的兩句反問句讀得不完美!
[師]何以見得?
[生14]太兇了,好像是在責問一樣。
[師]啊,你給大家讀讀看?
(生讀)
[師]你能說說為什么這樣處理嗎?
[生14]因為這兩個反問句表現的是秋天的思考。
[師]你的發現很有價值。好,我們看看這兩個反問句的順序可以換一下嗎?哪位同學能說說理由。
[生15]不能換,因為與上面的四句是相對應的,前面四句是先說風、雨,再說光、熱。
[師]你說得很對。我再提一個問題,不是不是這四句為什么要分行呢,如果合成一段,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
[生15]分行獨立成段表示強調。
[師]大家覺得如何?
。ū娚c頭。)
[師]下面我把兩種情況讀讀看,大家看看能發現點什么?
(師讀)
(生興奮地,若有所悟)
[師]好,你說――
[生16]分開了有詩的味道
[師]對,也就是語言有了節奏感,而且很整齊。(板書:排比、反問)
[師]下面我們分頭行動,第一小組品讀秋色、秋味,第二小組品讀秋風秋葉,第三小組品讀秋土,第四小組品讀秋景,自己找出品味點進行品味。同時把你的聯想寫下來,然后我們再互相交流。采用這樣的句式回答,我特別欣賞-------因為――我由――聯想到――。有困難可以向老師求助。
。▽W生討論。)
[師]好了,我們現在開始由第一小級匯報
[生17]我特別欣賞第二段用擬人的手法來寫大家對秋的顏色的爭論,因為這樣好像把我們也帶入到爭論中間,一起去思考去感受秋的色彩。
[生18]我的意見與她的差不多,不過,我特別欣賞兩個不、不,好像是秋天由于被誤解而急了的樣子。
[師]是啊,秋天的情態躍然紙上。
[生19]我由秋是黃色的聯想到我們家鄉秋天的田里金黃色的.稻子。
[生20]我由秋天的紅色聯想到楓葉,精品店里還有賣的,很漂亮。
[生21]我聯想到碧云天,黃葉地
[師]好,你等一下,有同學知道這兩句出自哪里嗎?
。▽W生不知道)
[師]哦,你很了不起,你說出來的大家不知道,你給大家介紹一下。
[生21]我也不知道從哪來的,我記得在一本書上看到,就把它摘下來了。
[師]你的這個習慣值得大家學習。是啊,有很多東西都是我們平常積累,一到用時就會
自動跳出來了。碧藍高遠的天,鋪滿黃葉的地,只用6個字就給我們展現了一幅很美的秋景。
[生22]我欣賞第三節中的那一組排比句,因為句子差不多,卻又不一樣?
[師]你具體說說?怎么個不一樣?
[生22]不單是,不只是,不光是,不全是,不盡是
[師]是啊,作者沒有重復用詞。避免了呆板枯燥。大家能不能用這一組詞來改寫一下秋色中的第三段?再想想為什么不這么寫。
[生22]那就重復了。
[師]嗯,有什么聯想嗎?
[生23]我聯想到唐伯虎點秋香中秋香這個名字。
眾生嘩然。
[生23]我原來不理解這個名字,現在才知道這個名字的意思。
[師]這個名字有詩意。好,我們請第一組同學把這兩節讀一讀,讀的過程中要把我們剛才品味到的語言的韻味表現出來。
(第一組學生朗讀)
[師]這一遍好多了,第一組順利地完成了任務。第二組同學來――
[生24]我欣賞第一段中的幾個動詞的運用,因為用得很準確。
[師]愿聞其詳!
[生24]樹葉是吹跑,果實是吹落,種子是吹掉,世界是吹走。
[師]準確在哪里呢?
[生24]樹葉干枯了,比較輕,那個,吹落,吹掉
[師]嗯,哪個同學來幫幫他的忙。
[生25]果實用吹落比較好,因為我們常講瓜熟蒂落嘛!
[師]好,有證據,瓜熟蒂落這個詞大家會寫嗎?寫下來。吹掉呢?
[生25]種子也是成熟了,比較重,而且比較多,用掉。
[師]那么世界為什么用吹走呢?
學生沉默。
[師]啊,這個老師幫一下忙,大家想想,夏天過去了,秋天來了,夏天的郁郁蔥蔥消失了,好像是被秋風吹走的,為什么用走,因為夏天還會再回來,充滿生機的春、夏還會再來,有來,所以是走,如果是跑了掉了落了,那就壞了,是不是?
學生心領神會。
[生26]我欣賞第三段的排比句中的介紹、藏進、領進幾個詞用得好。
[師]好在哪里?
[生26]準確、形象、生動。
[師]你說得對,但不夠詳盡,哪位同學來補充,聯系一下這幾個詞表達的內容。
[生27]這幾個詞用擬人手法把秋風慈母般的心腸表現出來了。
[師]很好,課本中有別曲解了它那一片保護生命的慈母的心腸一句。
[生28]我聯想到秋風掃落葉這句話。
[師]嗯,這個掃字用得好。有力度。
[生29]我特別欣賞飄悠悠,飄悠悠,兩個飄悠悠把樹葉盤旋落下的情景描寫出來了。
[師]不錯。僅僅是寫出盤旋落下的情景的嗎?
[生29]還寫出了憂心忡忡的樣子。
學生反對。
[師]似乎說明不是,那是什么?
[生30]是在思考?
[師]根據呢?
[生30]這節的結尾有――它是在想
[師]對,大家注意要咬文嚼字,要根據上下文來品析。想的結果是什么?
[生30]既然生命已有了一個不尋常的開頭,就應有一個不尋常的結尾。
[師]不尋常的開頭、不尋常的結尾分別指什么?
[生30]不尋常的開頭就是春天的萌發,不尋常的結尾就是飄落。
[師]飄落有什么不尋常的呢?
[生30]腐爛之后成為肥料。
[師]是啊,這正是落紅不是無情物,下一句是什么?
眾生:化作春泥更護花。
[師]落紅指落花,用在這里來形容落葉,也是可以的。請不知道這兩句詩的同學記下來。
也請第二組同學把這兩節給大家讀一讀,其它同學也可細聲的讀,讀的時候要有所想象,要用自己的朗讀把聽眾帶入情境中去。
。ㄉx)
[師]我特別欣賞剛才同學們讀的那幾句秋葉呀,一種對秋葉的理解與撫慰之情被同學們演繹得很到位。
[師]請第三組同學品析秋土,誰先來――
[生31]我欣賞夏天的土地是熱烈的,它使生命拔節一句中的拔節,本來,是某些植物的生長是拔節,這里用來寫所有植物的生長,讓能仿佛還能聽到生長的聲音。
[師]好,這一聯想好,生長的聲音,多有韻味的表達啊。
[生32]我欣賞秋天收獲的是一片金黃一句中的金黃,如果用收獲的是葵花籽就不好了。
[師]為什么不好?
[生32]沒有詩意。
[師]啊,對,金黃讓人想到豐收的景象。
[生33]我聯想到像我的爺爺一樣的農民,他們就像秋天的土地一樣誠實。
[師]這個聯想好。
[生34]我聯想到了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師]好,大家記下來。
[生35]我聯想到一份耕耘,一份收獲
[師]是份還是分?應是分。大家記下來。請第三組同學把秋土這一節讀一讀。
。ㄉx)
[師]人們啊這一句還不夠語重心長,把這一句再來一遍。
。ㄉx)
[師]對,啊字要拖得長一點,秋天好像是一個語重心長的長者,正在向我們述說著他的人生經歷,勉勵我們要勤于播種。
[師]第四組同學品味一下秋景
[生36]我欣賞第二段的排比句,用擬人手法寫黃鶯、蝴蝶、花兒、楊柳在春天里爭寵的情景。
[師]哪些詞語最能體現?
[生36]殷勤、諂媚
[師]這兩個詞是褒義的還是貶義的。
[生36]是貶義的。
[生37]我欣賞第二段與第三段的對比。
[師]好,對比什么,作用是什么?
[生37]對比黃鶯、蝴蝶、花兒、楊柳在春天、秋天里的不同態度,寫它們的薄情。
[生38]我欣賞淡然,因為這個詞把大地的那種不計較,寬厚表現出來了。
[師]對,面對別人的薄情卻淡然處之。
[生39]我聯想到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人,在你幸運的時候,圍在你身邊,當你遇上困難,卻不見了蹤影。
[師]是啊,只能同甘不能共苦。這樣的人你們喜歡嗎?
[生39]不喜歡。
[師]第四組同學演繹一下黃鶯等的薄情、秋風的不平和秋景的淡然與博大。
。ㄉx)
[師]剛才四個小組的同學都品得不錯,聯想得也很好。老師讀這篇文章時的疑問,這一節題為秋景,寫的卻是大地是不是不恰當?再說,你面秋風、秋葉、秋土不都是秋景的一部分嗎?這個問題留給大家課后思考,我們來總結一下。按照慣例,由輪到的同學分開總結總結:
[生40]我總結的是重點字詞:除預習提示中的以外,還有銀裝素裹、槐、弱不禁風、莠子、稗子、孤芳自賞、眾說紛紜、各抒己見、英雄氣短、弱不禁風、情意綿綿。
[師]我補充兩個句式:
不是也不是更不是。
是又不單是;是又不只是;是又不光是;是也不全是;是更不盡是
大家可以找一個話題進行仿寫。
[生41]我總結的是相關的詩句有:秋風掃落葉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碧云天,黃葉地
[生42]我總結一下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這篇課文贊美了秋天的成熟、慈愛,無私,誠實,博大等精神品格。
[生43]我總結一下這篇課文的主要寫作特點:用擬人的手法使秋天具有了生命,用排比的手法使句子很整齊,還用了反問、設問來引起人們的思考。
[師]好,看來這節課大家的收獲不小。下面布置兩個作業,同學們任選其中一個做。一是就本課的一個品味點寫一篇小小的語感隨筆;二是把你喜愛的句子或段落摘錄下來,并且熟讀背誦。
[師]下課。
《秋魂》優秀教案設計 2
教學重點
1、誦讀課文,理解感情。
2、與《春》等比較閱讀,了解本文寫作特點。
教學難點
了解本文粗線條寫景、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本單元的課文,從朱自清先生生機勃勃的《春》,到老舍先生充滿溫情的《濟南的冬天》,又從峻青先生優美、涼爽、愜意的《海濱仲夏夜》來到素素有著別樣感悟的《夏天也是好天氣》,一年四季走過了三個季節。今天,我們又要在這深冬之時走進劉增山先生的《秋魂》。課前,大家已經預習過了。下面我出示幾幅畫面,請大家說說這些畫面分別與文章的哪一部分或哪些句子有關。
(用多媒體逐一展示畫面,學生討論明確)
二、欣賞完了這些美麗的畫面,就請大家小組交流一下:
⑴你最喜歡的'段落或句子是什么?為什么?(要求有感情的朗讀自己所欣賞的段落或句子。)
⑵秋魂到底指什么?(提示方法:齊讀文章的題記。)
。ㄐ〗M討論完畢后全班交流,教師小結并用多媒體投影:秋魂——成熟的頭腦)
三、明白了什么是秋魂,大家一定感覺到了本文與《春》、《濟南的冬天》等文章的寫法不同。下面請兩位同學分別讀"春花圖"、"秋實",大家思考一下在寫法上有何異同?為什么不同?
。ㄏ刃〗M然后全班討論,明確:"春花圖"精雕細刻,動靜結合,色味結合,虛實結合,高低結合,明暗結合,贊頌春天的美麗,語言活潑;"秋實"則粗線條勾勒,托物言志,表現對人生哲理的感悟,語言深沉。)
四、現在再請大家談談由"秋魂"觸發的新的感悟,然后質疑。
五、小結
秋是美的使者,秋是豐收的季節,但在我們欣賞他的同時,更應當學習其謙遜、豁達、寬容和無私奉獻的美德。
六、作業:
仿照《秋魂》寫一段自己最有感悟的景物。(提示結構:引出景物—描述景物—托物寓意)
《秋魂》優秀教案設計 3
一、教學內容:
。.感受秋天的意韻;
。.學習文章的語言
二、課型:
品讀課
三、課時:
一節課
四、教學設想:
聽讀(知內容)——品析(賞美點)——練筆(學寫法)
五、教學過程:
導入:我們生活的這個美麗的星球,四季輪回,周而復始,當我們走過隆冬的冰清素潔,感受了陽春的明媚艷麗,領略了盛夏的激情奔放之后,今天我們來品嘗金秋的累累碩果,解讀秋的靈魂和精神。(2′)
聽讀,進入秋天的意境
1.以小標題為中心,說一句理解的話,如《秋實》這一節可以這么說:虛懷若谷的秋實。
2.針對各章節內容,找一句感悟的話,如《秋實》這一節可以尋這一句:世界上有不經過風吹雨打而成熟的果實嗎?(或:世界上有不經過光射日曬而成熟的果實嗎?)(8′)
學生可能有如下回答:
虛懷若谷的秋實;世界上有不經過風吹雨打而成熟的果實嗎?
多姿多彩(五彩繽紛)的秋色:如果我只屬于一種顏色,那秋天該是多么的單調。
豐富多樣(酸、甜、苦、辣)的秋味:在我的收獲里,充滿著酸、甜、苦、辣各種味道。
慈母心腸的秋風:感謝秋風吧,別曲解的它那一片保護生命的慈母般的心腸。
尋找真諦(不同尋常)的秋葉:既然生命已有了一個不尋常的開頭,就應當有一個不尋常的結尾。
心地誠實的秋土:人們啊,在你播種時,最好先想想秋天會有什么樣的收獲吧!
胸懷博大的秋景:(面對薄情者)如果那樣,我不也變得一樣薄情了嗎?
由謙遜的秋實、多姿的秋色、多樣的秋味、慈祥的秋風、真摯的秋葉、誠實的秋土、博大的秋景,同學們對秋天有什么新的認識了嗎?“秋天有著一個成熟的頭腦。”——這就是秋魂!
尋讀,積累寫秋的詞句
理解了文章的內容,我們再來學習文章的語言。
下面請同學們再讀課文,從詞語的角度說“發現”的話(注意:同學們說的時候,要“一組一組、一類一類,一些一些,”地說,而不是“一個一個”地說):
比如:
我發現文中運用了一些精美的成語:弱不禁風 自我陶醉 孤芳自賞 憂心忡忡 五彩繽紛 五彩繽紛 眾說紛紜 各抒己見 飽經憂患
我發現文中運用了一些精美的二字雅詞:蒼白 憔悴 霉爛 干癟 萌生 吞噬 撕碎 嚴霜 莠子 諂媚 糟糠 盤旋 尋覓 萌生 延續 卸下 殷勤 冷漠 薄情 理睬 溫馨
我發現文中有一組精美的形容詞:霉爛、干癟、蒼白、憔悴,突出了風雨光熱的巨大作用。
我發現文中有一組精美的近義詞:不單、不只、不光、不全,突出了秋味的各式各樣。
我發現文中有一組精美的單音節動詞:(秋景)啞、躲、謝、枯,寫出了薄情者的無情。
我發現文中有一組精美的疊詞:“聞聞、嘗嘗、嚼嚼”突出了秋味的豐富。
下面請同學們再讀課文,從句子的角度說“發現”的話:
比如,同學們可以這么說:
我發現,文章每一章都有一段或幾段排比:秋實——不是風,我怕早已霉爛了;不是雨,我怕早已干癟了;不是光,我怕早已蒼白了;不是熱,我怕早已憔悴了。秋色——谷子說:秋是黃色的,我就是叫秋風吹黃的。高梁說:秋是紅色的,我就是叫秋氣染紅的。棉花說:秋是白色的,不然,我哪里會有這銀裝素裹呢?墨=菊卻說:秋是黑色的,我開放的花朵就是明證。松柏說:秋和夏沒什么區別,都像我一樣青翠……秋味——蘋果說:秋是香的,不信你聞聞;甘蔗說:秋是甜的,不信你嘗嘗;槐籽說:秋是苦的,不信你嚼嚼;秦椒說:秋是辣的,世上的人沒有不知道;紅果說:秋是酸的,連山里的石頭都曉得……秋風——如果不是秋風將樹葉吹落梢頭,那片片葉子不是要被嚴冬所撕碎嗎?如果不是秋風把果實卸下高枝,那果實不是要被冰雪所吞噬嗎?如果不是秋風將種子吹下莖桿,那種子不是要被酷寒所凍僵嗎?是秋風,把葉子介紹給根須,使它找到了延續生命的母體;是秋風,把種子藏進厚實的泥土,使它有了一個萌生春天的'溫床;是秋風,把果實領進了一個個溫存的家,使它保存了生命的胚胎。秋葉——秋葉呀,你是怕人們忘記了你的貢獻嗎?不會的,人們不會忘記你一生的苦累勞作。不會忘記你夏日獻出的綠陰,秋天獻出的收獲。秋葉呀,你是在哀傷自己生命的短促嗎?不要這樣英雄氣短!你的燦燦一生并不會隨著秋的到來而結束,殷實的種子已帶著你的希望,向春天奔去了。秋葉呀,你是惦記那失去葉的枝頭會被冰霜所凍煞嗎?不會的,它在你的養育下,早已不是昨日那弱不禁風的妖兒女,而長成了鐵干虬枝的大丈夫。秋土——“春天的土地是溫馨的,它使萬物萌生;夏天的土地是熱烈的,它使生命拔節;秋天的土地則是誠實的,它用收成證明著播種者的品質!薄叭绻惴N下是莠子,秋天收獲的定是一片雜草;如果你種下的是秕子,秋天收獲的定是一把糟糠;如果你什么也不種,秋天收獲的則是一片空白!薄叭绻惴N下的是葵花,秋天收獲的是一片金黃;如果你種下的是甘蔗,秋天收獲的定是蜜糖!鼻锞啊S鶯來了,為大地唱著殷勤的歌兒,以求得到地的喜愛;蝴蝶來了,為大地舞著謅媚的翅膀,以求得到地的歡心;花兒來了,為大地披紅戴綠,以求得到大地的青睞;楊柳來了,為大地情意綿綿,以求得到大地的親昵。
我發現,文章每一章都運用了擬人的手法:秋實——秋天了,成熟的果實卻低下了頭,它不是在孤芳自賞,也不是在自我陶醉,更不是在哀泣自己將跌落枝頭。它是在想:我是怎樣成熟的呢?……
。ǖ谝粋層次的發現)
我發現,文章所有的“話”大致可以分為兩種:寫給或說給秋天的“話”、秋天說的“話”,其中秋天說的話大多是有哲理的話。比如:秋實——秋天了,成熟的果實卻低下了頭,它不是在孤芳自賞,也不是在自我陶醉,更不是在哀泣自己將跌落枝頭。它是在想:我是怎樣成熟的呢?(寫給給秋天的“話”)不是風,我怕早已霉爛了;不是雨,我怕早已干癟了;不是光,我怕早已蒼白了;不是熱,我怕早已憔悴了。世界上有不經過風吹雨打而成熟的果實嗎?世界上有不經過光射日曬而成熟的果實嗎?(秋天說的“話”)
我發現,文中有許多問句,有的問句加強語氣——“世界上有不經過風吹雨打而成熟的果實嗎?世界上有不經過光射日曬而成熟的果實嗎?”有的問句引起下文——秋是什么顏色?有的問句即回應上文又引起下文——“如果不是秋風將樹葉吹落梢頭,那片片葉子不是要被嚴冬所撕碎嗎?如果不是秋風把果實卸下高枝,那果實不是要被冰雪所吞噬嗎?如果不是秋風將種子吹下莖桿,那種子不是要被酷寒所凍僵嗎?”
(第二個層次的發現)
其實同學們還可以從如下角度去發現:
我發現,文章人格化的寫景非常富有情味。——秋葉呀,你是怕人們忘記了你的貢獻嗎?不會的,人們不會忘記你一生的苦累勞作。不會忘記你夏日獻出的綠陰,秋天獻出的收獲。秋葉呀,你是在哀傷自己生命的短促嗎?不要這樣英雄氣短!你的燦燦一生并不會隨著秋的到來而結束,殷實的種子已帶著你的希望,向春天奔去了。秋葉呀,你是惦記那失去葉的枝頭會被冰霜所凍煞嗎?不會的,它在你的養育下,早已不是昨日那弱不禁風的妖兒女,而長成了鐵干虬枝的大丈夫。
《秋魂》優秀教案設計 4
一、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1. 積累文中重點字詞,如“干癟”“憔悴”“孕育”“靜謐”等,掌握其讀音、字形及詞義,并能在寫作中靈活運用。
2. 理清文章脈絡,理解作者從不同角度描寫秋的內容,把握文章主旨。
3. 學習本文運用的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分析其表達效果,提升賞析散文的能力。
。ǘ┻^程與方法
1. 通過朗讀法,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文章的語言美和情感美,初步感知秋的特點。
2. 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圍繞“秋魂”的內涵展開討論,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究能力。
3. 結合多媒體資源,展示秋景圖片、視頻等,幫助學生直觀感受秋的景象,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ㄈ┣楦袘B度與價值觀
1. 體會作者對秋的贊美之情,感受秋所蘊含的堅韌、奉獻、孕育希望等精神品質,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2. 引導學生從秋的特點中獲得人生啟示,學會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中的困難與挑戰。
二、教學重難點
。ㄒ唬┙虒W重點
1. 理解文章內容,把握“秋魂”的內涵,明確作者通過描寫秋的哪些方面來展現秋魂。
2. 賞析文中的修辭手法,體會其對表達情感和突出主旨的作用。
。ǘ┙虒W難點
1. 引導學生深入挖掘秋的精神品質,理解作者借秋抒情所蘊含的人生哲理。
2. 幫助學生將對秋的感悟轉化為自身的情感體驗,學會從自然現象中汲取生活智慧。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情境教學法、小組合作探究法、點撥法
四、教學準備
1. 教師準備:制作多媒體課件,包含秋景圖片、相關視頻、重點字詞解析、問題設計等;準備文中重點段落的朗讀音頻。
2.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圈點勾畫不理解的字詞和句子;搜集與秋相關的詩句、散文片段,初步感知秋的形象。
五、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5分鐘)
1. 播放一段秋景視頻,視頻中展示金黃的稻田、火紅的楓葉、飽滿的果實、南飛的大雁等秋景,配以舒緩的音樂。
2. 提問:同學們,看完這段視頻,你們對秋有怎樣的印象?你們能用一些詞語或句子來描述秋嗎?(引導學生自由發言,如“秋天是金黃的”“秋天是豐收的”“秋天有點凄涼”等)
3. 教師小結:秋,在不同人的眼中有著不同的模樣,有人覺得它蕭瑟,有人覺得它豐收。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秋魂》,作者又賦予了秋怎樣獨特的內涵呢?讓我們一同走進課文,探尋秋魂的奧秘。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0分鐘)
1. 自由朗讀: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圈出不認識或不理解的字詞,同時思考: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了秋?
2. 字詞積累:
出示重點字詞:干癟(gān biě)、憔悴(qiáo cuì)、孕育(yùn yù)、靜謐(jìng mì)、饋贈(kuì zèng)、寂寥(jì liáo)
教師領讀,學生跟讀,糾正讀音;講解詞義,結合生活實例幫助學生理解,如“干癟”可形容枯萎的樹葉、曬干的糧食等;“靜謐”可聯系夜晚的校園、鄉村的清晨等場景。
學生聽寫重點字詞,同桌互相批改,鞏固記憶。
3. 梳理脈絡:
提問:作者從哪些角度描寫了秋?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學生思考后發言,教師引導總結:作者分別從秋的“色彩”“聲音”“果實”“落葉”“秋風”等方面進行了描寫,展現了秋的不同面貌。
。ㄈ┰僮x課文,深入賞析(20分鐘)
1. 朗讀品味:
播放文中重點段落的朗讀音頻,如描寫秋的果實、落葉的段落,學生跟著音頻有感情地朗讀,感受文章的語言節奏和情感。
請學生個別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并說說喜歡的原因,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學生關注語言的生動性。
2. 探究“秋魂”:
小組合作討論:結合文中描寫秋的各個方面,思考“秋魂”指的是什么?秋具有哪些精神品質?
小組代表發言,教師引導補充:
從“果實”的描寫“它從不是用嬌艷的色彩去取悅人,而是用沉甸甸的果實奉獻給世界”,可看出秋的“奉獻精神”。
從“落葉”的描寫“它坦然地面對死亡,把自己的身軀化作肥料,為來年的樹木孕育新的生機”,可體會到秋的“堅韌與豁達,以及孕育希望的品質”。
從“秋風”的描寫“它不像春風那樣溫柔,不像夏風那樣熾熱,卻能吹走夏日的浮躁,帶來心靈的.靜謐”,可感受到秋的“沉穩與寧靜”。
3. 賞析修辭:
提問:文中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請找出相關句子,并分析其表達效果。
學生自主尋找句子,小組內交流分析,然后全班分享:
擬人句:“秋風撫摸著大地,仿佛在輕聲訴說著歲月的故事!睂⑶镲L擬人化,賦予秋風人的動作和情感,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秋風的輕柔,表達了作者對秋風的喜愛之情。
排比句:“秋是成熟的季節,是收獲的季節,是寧靜的季節,更是孕育希望的季節!边\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增強了語言的氣勢,從多個角度突出了秋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秋的贊美。
。ㄋ模┩卣寡由,感悟人生(7分鐘)
1. 提問:秋的這些精神品質,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啟示?在生活中,我們如何學習秋的精神?
2.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引導:面對學習中的困難,我們要像秋的落葉一樣堅韌豁達;在與人相處時,要像秋的果實一樣懂得奉獻;在生活中,要像秋風帶來的靜謐一樣,保持沉穩的心態,學會沉淀自己。
3. 分享交流:學生分享課前搜集的與秋相關的詩句或散文片段,如“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等,進一步感受秋的魅力,加深對秋的理解。
(五)課堂小結(3分鐘)
1. 教師總結:今天,我們一同走進了《秋魂》,領略了秋的多彩景象,更深刻理解了秋魂所蘊含的奉獻、堅韌、孕育希望等精神品質。秋不僅是大自然的季節更替,更是一種人生的象征,它教會我們如何面對生活,如何在平凡中創造價值。
2. 鼓勵學生: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生活中,能以秋為榜樣,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勇敢面對挑戰,學會奉獻與沉淀,讓自己的人生也如秋一般充實而有意義。
六、作業設計
1. 摘抄文中優美的句子,背誦自己最喜歡的段落,并嘗試仿寫一個描寫自然景象的片段,運用至少兩種修辭手法。
2. 以“我心中的秋”為題,寫一篇不少于400字的短文,表達自己對秋的獨特感悟。
3. 課后與家人一起走進自然,觀察秋景,分享自己對秋魂的理解,感受秋的美好。
七、板書設計
《秋魂》
一、初讀感知
角度:色彩、聲音、果實、落葉、秋風
二、深入賞析
1. 秋魂內涵:奉獻、堅韌、豁達、孕育希望、沉穩
2. 修辭手法:擬人、排比——生動形象、增強氣勢
三、人生啟示
面對困難——堅韌豁達
與人相處——懂得奉獻
生活態度——沉穩沉淀
《秋魂》優秀教案設計 5
一、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1. 自主積累“寂寥”“饋贈”“干癟”等重點字詞,能準確注音、釋義并運用到口頭表達中。
2. 通過自主梳理文章結構,理清作者描寫秋的角度,概括文章主旨。
3. 獨立找出文中的修辭手法,分析其表達效果,提升自主賞析散文的能力。
。ǘ┻^程與方法
1. 采用“問題導向”的自主閱讀法,讓學生帶著預設問題精讀課文,培養獨立思考能力。
2. 借助“思維導圖”工具,引導學生自主梳理文章脈絡,將抽象的文本結構轉化為直觀的圖形。
3. 開展“小組互助探究”活動,針對難點問題進行小組內討論,實現“自主發現—互助解決”的學習閉環。
。ㄈ┣楦袘B度與價值觀
1. 自主感悟秋的精神品質,體會作者對秋的贊美,樹立熱愛自然、珍視生活的'情感。
2. 結合自身經歷,從秋的特質中獲得成長啟示,學會以豁達、堅韌的心態面對生活挑戰。
二、教學重難點
1. 重點:自主梳理文章描寫秋的角度,理解“秋魂”的內涵;獨立賞析文中的修辭手法。
2. 難點:通過自主探究,將秋的精神品質與個人生活體驗結合,實現情感共鳴與思想升華。
三、教學方法
自主閱讀法、思維導圖法、小組互助探究法
四、教學過程
。ㄒ唬⿲耄骸扒镏∠蟆弊灾鞣窒恚5分鐘)
1. 讓學生在課前用一句話+一個關鍵詞,記錄自己對秋的初始印象(如“秋是凄涼的,關鍵詞:落葉”)。
2. 課堂上隨機抽取3-5名學生分享,教師不做評價,僅引導學生思考:“《秋魂》中的秋,是否和大家印象中的秋一樣?”,激發自主閱讀興趣。
。ǘ┏踝x:自主梳理,構建脈絡(12分鐘)
1. 自主閱讀:學生帶著問題“作者從哪些方面寫秋?每方面有哪些關鍵語句?”精讀課文,邊讀邊用不同符號標注相關內容(如“△”標角度,“波浪線”標關鍵句)。
2. 思維導圖創作:學生獨立用思維導圖梳理“秋的描寫角度—關鍵語句—初步感受”,教師巡視指導,對梳理困難的學生給予“提示性問題”(如“文中提到了秋的顏色、聲音嗎?”)。
3. 成果展示:選取2-3份不同的思維導圖,由學生上臺講解自己的梳理思路,其他學生補充完善,最終共同明確作者從“色彩、聲音、果實、落葉、秋風”五個角度寫秋。
。ㄈ┚x:互助探究,深挖“秋魂”(18分鐘)
1. 自主提問:學生再次精讀課文,針對“秋魂”提出自己的疑問(如“為什么說落葉體現了秋魂?”“秋的‘沉穩’從哪里能看出來?”),并將問題寫在便簽紙上。
2. 小組互助:將學生的問題收集整理,按“秋魂內涵”“修辭賞析”“情感表達”分類,分配給不同小組,小組內圍繞問題展開討論,形成統一觀點并準備展示。
3. 全班交流:各小組派代表分享討論結果,教師僅在學生表述不清晰或觀點偏差時進行點撥。如針對“秋魂內涵”,引導學生從“果實的奉獻”“落葉的豁達”“秋風的沉穩”中提煉核心品質。
。ㄋ模┩卣梗鹤灾麝P聯,感悟成長(3分鐘)
讓學生在筆記本上寫下“秋的_____品質,讓我想到_____(生活經歷/自身問題),我今后會_____”,完成后同桌互相分享,教師選取1-2名學生全班交流。
(五)作業
1. 完善課堂上的思維導圖,補充“秋魂內涵—個人啟示”板塊。
2. 選擇文中一種秋的特質,寫一段200字左右的感悟,結合具體生活事例。
《秋魂》優秀教案設計 6
一、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1. 掌握“憔悴”“孕育”“靜謐”等字詞的用法,能在仿寫中準確運用。
2. 理解文章通過多角度描寫展現“秋魂”的寫法,把握“景—情—理”的散文結構。
3. 學習文中的修辭手法和描寫技巧,能仿寫一段描寫自然景象的文字,做到“景中有情,情中有理”。
。ǘ┻^程與方法
1. 采用“讀—析—仿—評”的讀寫結合模式,讓學生在賞析文本的基礎上,逐步掌握寫作技巧。
2. 開展“片段仿寫—整篇構思—互評修改”的階梯式寫作訓練,降低寫作難度,提升仿寫信心。
3. 借助“范文對比”,讓學生對比自己的仿寫與原文,找出差距,明確改進方向。
。ㄈ┣楦袘B度與價值觀
1. 在讀寫過程中深化對秋的理解,感受秋的精神魅力,培養細膩的觀察力與豐富的情感。
2. 通過仿寫表達自己對自然的感悟,學會用文字傳遞情感與思考,提升文學表達素養。
二、教學重難點
1. 重點:理解“景—情—理”的散文結構,學習文中的描寫技巧與修辭手法;完成一段符合要求的仿寫。
2. 難點:在仿寫中實現“景、情、理”的融合,避免單純的景物描寫,體現個人感悟。
三、教學方法
讀寫結合法、范文對比法、階梯式訓練法
四、教學過程
。ㄒ唬⿲耄骸扒镏丫洹辟p讀(5分鐘)
1. 教師出示文中描寫秋的佳句(如“落葉坦然地面對死亡,把自己的身軀化作肥料,為來年的樹木孕育新的生機”),帶領學生有感情朗讀。
2. 提問:“這些句子好在哪里?既寫了秋的什么,又表達了什么?”引導學生初步感知“景中含情、情中有理”的特點,為讀寫結合鋪墊。
。ǘ┪鲎x:拆解寫法,提煉技巧(15分鐘)
1. 析“景”:讓學生找出文中描寫秋景的語句,分析作者從“視覺(色彩)、聽覺(聲音)、觸覺(秋風)”等感官角度描寫的方法,總結“多感官描寫讓景物更鮮活”的技巧。
2. 析“情”:引導學生思考“作者在描寫秋景時,融入了怎樣的情感?”(如對果實的.贊美、對落葉的敬佩),明確“通過關鍵詞(如‘沉甸甸’‘坦然’)傳遞情感”的方法。
3. 析“理”:結合“秋魂”的內涵,分析作者如何從秋景中提煉人生道理(如“奉獻”“堅韌”),總結“由景及理,借景喻理”的散文寫作邏輯。
(三)仿寫:階梯訓練,學以致用(18分鐘)
1. 片段仿寫(10分鐘):給出仿寫任務“選擇一種自然景象(如春雨、冬雪),用多感官描寫+關鍵詞傳情的方法,寫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教師提供示例(如“春雨淅淅瀝瀝,落在窗欞上發出‘噠噠’的聲響(聽覺),沾在草葉上凝成晶瑩的水珠(視覺),摸上去涼涼的(觸覺),它溫柔地滋潤著土地,像在輕聲喚醒沉睡的生命(傳情)”)。
2. 互評修改(5分鐘):學生同桌之間交換仿寫片段,按“是否有多感官描寫”“是否傳遞情感”兩個標準互評,用“√”“△”標注優點與不足,提出修改建議。
3. 升格構思(3分鐘):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在剛才的片段基礎上,加入‘理’的部分?”,如從春雨的“滋潤”中提煉“默默奉獻”的道理,讓學生補充一句體現“理”的句子,完成“景—情—理”的完整片段。
。ㄋ模┛偨Y與作業
1. 總結:回顧“景—情—理”的寫作技巧,強調讀寫結合的核心是“從文本中學方法,在實踐中練能力”。
2. 作業:將課堂上的仿寫片段擴展為300字左右的短文,題目自擬(如《春雨魂》《冬雪悟》),要求體現“景、情、理”的融合。
《秋魂》優秀教案設計 7
一、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1. 積累文中重點字詞,理解文章內容,把握“秋魂”的內涵,實現語文學科的基礎目標。
2. 結合美術學科的“色彩搭配”知識,分析文中秋的色彩描寫,感受“文字中的畫面美”。
3. 聯系科學學科的“植物生長周期”知識,理解落葉“化作肥料孕育新生機”的原理,深化對秋的認知。
。ǘ┻^程與方法
1. 開展“語文+美術”的融合活動,讓學生用畫筆描繪文中的秋景,將文字描寫轉化為視覺作品。
2. 組織“語文+科學”的探究討論,結合科學知識解釋文中的自然現象,實現“文學感悟+科學認知”的雙重理解。
3. 采用“跨學科成果展示”的方式,讓學生從不同學科角度解讀秋,拓寬認知維度。
。ㄈ┣楦袘B度與價值觀
1. 通過跨學科學習,感受秋的多面魅力(文學美、視覺美、科學美),培養多角度觀察事物的能力。
2. 在融合學習中,體會自然與人文、科學的聯系,樹立“萬物互聯”的整體認知觀,增強對自然的敬畏與熱愛。
二、教學重難點
1. 重點:結合美術、科學知識解讀文本,理解秋的文學內涵與自然原理;完成跨學科的學習成果(如畫作、科學解釋)。
2. 難點:將不同學科的知識有機融合,避免“學科割裂”,實現對“秋魂”的深度、立體理解。
三、教學方法
跨學科融合法、成果展示法、探究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跨學科視角下的秋(5分鐘)
1. 教師展示兩則材料:①美術作品《金秋稻田》;②科學短文《落葉的“使命”》。
2. 提問:“從美術角度看,秋的色彩有什么特點?從科學角度看,落葉為什么會落下?”引導學生初步感知跨學科視角,引出“今天我們從語文、美術、科學三個角度解讀《秋魂》”的教學主題。
。ǘ⿲W科融合探究(25分鐘)
1. 語文+美術:“文字繪秋”(10分鐘)
學生找出文中描寫秋景的語句(如“金黃的稻田”“火紅的楓葉”“飽滿的果實”),分析其中的色彩詞(金黃、火紅、橙黃)。
結合美術“冷暖色調”知識,討論“作者用這些暖色調,想傳遞怎樣的情感?”(如豐收的喜悅、溫暖的贊美)。
學生用畫筆描繪文中的秋景,要求在畫作旁標注對應的文本語句,實現“文字—畫面”的轉化。
2. 語文+科學:“秋之科學”(15分鐘)
聚焦文中“落葉化作肥料,為來年孕育生機”的描寫,提問:“落葉為什么能化作肥料?這一過程符合科學原理嗎?”
讓學生結合科學課上學過的“植物光合作用”“分解者作用”等知識,分組討論并解釋這一現象(如“落葉中的有機物被土壤中的細菌、真菌分解,轉化為無機物,供植物吸收利用”)。
教師補充科學資料(如“落葉的分解周期”),引導學生思考:“從科學角度看,秋的'‘孕育希望’是怎樣實現的?這與文學中的‘秋魂’有什么聯系?”,讓學生明白“科學原理是文學感悟的基礎,文學感悟是科學現象的情感升華”。
(三)成果展示與總結(8分鐘)
1. 成果展示:選取學生的“秋景畫作”和“科學解釋片段”,在班級展示,由學生講解自己的創作/思考思路(如“我畫金黃稻田,對應文中‘沉甸甸的果實’,想體現秋的豐收”“落葉分解是科學現象,它讓我更理解秋的‘奉獻’”)。
2. 教師總結:秋不僅是文學作品中“有魂”的意象,也是美術中“有色”的畫面、科學中“有理”的自然現象?鐚W科學習能讓我們更全面、深刻地認識秋,也能讓我們學會用多角度看待世界。
。ㄋ模┳鳂I
1. 完善課堂上的秋景畫作,在背面寫一段200字的文字,同時從文學和科學角度解讀自己的畫作。
2. 查閱資料,了解“秋的節氣與農業生產”(如秋分、霜降對農作物的影響),下周分享“語文+農業”視角下的秋。
【《秋魂》優秀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秋魂》解讀10-08
秋之魂作文12-09
秋魂寫景散文09-21
《梅花魂》優秀公開課教案設計優秀05-08
秋魂 教案教學設計08-22
《秋魂》課文說明10-02
秋魂 教案教學設計09-15
秋魂 教案教學設計10-15
《秋魂》教學實錄 教案教學設計10-11
素秋碎語 暗香魂散文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