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學生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周記(通用13篇)
時間過得太快,讓人猝不及防,轉眼一周又過去了,一定有不少的收獲,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周記吧。怎樣寫周記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學生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周記,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學生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周記 1
一周的時間即將結束了,一周的時間,一定有不少感想,這時就需要我們認真地寫一篇周記了。千萬不能認為周記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學生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周記,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艱苦奮斗、甘于奉獻的革命精神是取得勝利的根本保障。長征途中,在強大的敵人和險惡的自然環境面前,紅軍正是憑著這種精神,征服千難萬險,戰勝了強大敵人,取得了最終的偉大勝利,為中國革命闖出了一條嶄新的道路。
今天,步入新世紀的我們,是否還需要這種精神呢?輕歌曼舞的歡樂,鳥語花香的芳馨,相敬互愛的甜蜜,燈紅酒綠的癡迷,艱苦的環境似乎已離我們悠然遠去,然而,親愛的朋友,你可曾想到,伴隨著時光流逝的不僅僅是我們的青春,還有我們絢爛的向往和似錦的前程啊。我們需要艱苦奮斗的精神,需要甘于奉獻的精神。有了這樣的精神,我們才能從容地藐視困難、頑強地面對困難、樂觀地克服困難,有了這樣的精神,我們才能以蓬勃向上的風貌,激發創新能力,燃燒創業的激情,煥發無堅不摧的力量。這樣的精神是我們人生走向輝煌的基石。
八十年前的長征,已經作為一個符號,走進了歷史,銘刻在我們記憶的'深處。而歲月積淀的長征精神,卻像古酒一般在我們的心中釀出了感情,釀出了味道,成為我們多彩人生的一道美味佳肴。今年,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
想那80年前,工農紅軍在黨中央毛澤東主席的領導下,經過了艱苦卓絕的斗爭,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做出了重大的犧牲,翻過了一道道山,涉過了一道道水,行程兩萬余里,陸續抵達陜北,終于完成了一、二、四方面軍的勝利大會師,為悲慘壯烈、史無前例的長征,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中學生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周記 2
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進行了舉世聞名的長征。紅軍從江西瑞金出發,縱橫11個省,長驅二萬五千里,排除萬難,勝利到達陜北。
光陰荏苒,一晃80年過去了。80年前的長征,紅軍表現的英勇是史無前例的。長征是中國革命史上一副無比壯麗的歷史畫卷,是人類軍事史上一個空前的奇跡,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壯舉。是一部氣吞山河的英雄史詩。
茫茫長征路,途中艱辛誰能體會?寒風刺骨,風如刀一般割在臉上。在冰天雪地中,一支長長的隊伍,宛如一條巨龍在云霧中蜿蜒盤旋,慢慢地蠕動……夜,伸手不見五指。草地上坑坑洼洼,沼澤連片,沒有道路,沒有人煙,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葬身泥潭。堅強的紅軍戰士硬是咬牙挺過來了,他們以驚人的速度,在7天內走過了600多里的黑草地……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毛澤東的《長征》讀起來總是那么令人振奮,使人倍受鼓舞。是呀,敵人的圍剿算得了什么?湍急的金沙江,奔騰咆哮的大渡河算得了什么?只剩幾根鐵索,令人毛骨悚然的瀘定橋又能算得了什么?那高聳入云的大雪山和杳無人煙的黑草地,這些被人們視為可望而不可及的“天險”,不是都被我們這些堅強的紅軍戰士征服了嗎?
雖然曾參加過長征的.老紅軍戰士現在已經所剩無幾,但紅軍前輩們留給我們的豐碩的精神財富是永存的。他們在那種艱難困苦中對革命理想和對革命事業鍥而不舍的追求和無比忠誠。英勇頑強,勇于拼搏,不怕犧牲的英勇氣概;憧憬未來,充滿樂觀主義精神。顧全大局,嚴守紀律,親密團結的崇高品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及至今不忘的歷史使命。他們高尚的品格永遠是一劑催人奮進的催化劑,永遠激勵著我們。
這使我又想起了毛主席的語錄:“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沒錯,長征是宣言書,它不僅宣告了共產黨的勝利,更是宣告了我們建設祖國的決心。長征是宣傳隊,它既向人民宣布共產黨是解放他們的隊伍,還向我們宣傳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性。長征是播種機,它播下了無數革命的火種,也播下了我們這些還未發芽的種子,總有一天我們會結出累累碩果報答祖國。
中學生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周記 3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每每想起毛主席寫的這首詩便想到紅軍長征的艱難歲月,這讓我明白了紅軍那助人為樂,舍己為人,無私奉獻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長征的時候發生了許許多多的故事――《一袋干糧》。這個故事講述了一位13歲的小紅軍,小蘭在隨部隊一起前進的事,小蘭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糧,卻在過一座橋的時為照顧一位傷員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糧掉入河里沖走了,為了裝成沒事發生一樣,小蘭拔了許多野菜塞入麻袋,不久她身體就不行了,在護士長發現她吃野菜的時候,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后。大家就每人分了一點干糧給她,讓她體會到了家的溫暖……
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小蘭那頑強不怕苦,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品質。她只是一位13歲的小孩,卻有男孩一樣堅強的意志。舍己為人寧愿自己餓也要讓別人多吃一點兒糧食。
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堅貞不屈,不怕挫折的民族精神;表現了紅軍的顧全大局,嚴守紀律,親密團結的高尚品質。萬里長征,艱苦奮斗,紅軍將士與天斗,與地斗,與敵人斗,斬關守鎰,搶險飛渡,特變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變具有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紅軍那永不畏懼,不怕犧牲,與敵人頑強斗爭,愛國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中學生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周記 4
80 年前,一支衣衫襤褸卻目光堅定的隊伍,用雙腳丈量了兩萬五千里的征途。紅軍長征,不是簡單的行軍,而是用熱血與信念譜寫的英雄史詩。
瀘定橋上,十三根鐵索寒光凜冽,戰士們冒著槍林彈雨攀爬前進,身下是洶涌的大渡河水,心中卻是 “為人民謀幸福” 的滾燙信仰;雪山之巔,寒風如刀、氧氣稀薄,戰士們相互攙扶著前行,凍僵的手仍緊緊攥著紅旗,哪怕犧牲也要讓革命的火種繼續燃燒;草地深處,沼澤吞噬生命,戰士們分食著最后一把青稞面,卻始終沒有一人放棄,因為他們知道,身后是千千萬萬等待解放的百姓。
80 年過去,長征的硝煙早已散去,但長征精神從未褪色。當我們在學習中遇到難題想退縮時,想想紅軍在雪山草地中咬牙堅持的'模樣;當我們在生活中抱怨挫折時,看看戰士們在槍林彈雨中無畏沖鋒的身影。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無需再爬雪山、過草地,但我們要接過長征精神的火炬,以堅定的信念面對挑戰,以頑強的毅力追逐夢想,讓長征精神照亮我們前行的每一步。
中學生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周記 5
翻開歷史課本,一張紅軍過雪山的照片總能讓我駐足 —— 寒風中,戰士們穿著單薄的衣裳,卻把紅旗舉得高高的,那抹鮮紅在白雪的映襯下,格外耀眼。這面紅旗,是長征精神的象征,80 年來,始終飄揚在我們心中。
長征路上,紅旗是信念的`指引。無論是四渡赤水時的靈活機動,還是巧渡金沙江時的機智果敢,戰士們只要看到紅旗,就知道方向在哪里,就有了前進的力量。有位老紅軍回憶,過草地時他曾體力不支倒下,是戰友把他扶起來,指著前方的紅旗說:“跟著紅旗走,就能走出草地!” 就是這簡單的一句話,支撐著他走過了最艱難的路程。
如今,那面紅旗已化作我們身邊的 “精神紅旗”。在抗疫一線,醫護人員白衣執甲,是 “生命至上” 的紅旗在飄揚;在科研實驗室,科研工作者攻堅克難,是 “科技強國” 的紅旗在飄揚;在校園里,我們認真學習、積極向上,是 “強國有我” 的紅旗在飄揚。80 年風雨兼程,長征的紅旗從未落下,它永遠激勵著我們,為了更美好的未來,勇敢向前。
中學生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周記 6
奶奶曾給我講過一個老紅軍的故事:長征過草地時,一位戰士揣著半袋青稞面,餓了就掰一點泡水喝。有天他看到一個小戰士餓得暈倒,毫不猶豫地把剩下的青稞面全給了對方,自己卻因為饑餓永遠倒在了草地上。80 年后的今天,每當我想起這個故事,總忍不住熱淚盈眶 —— 一顆小小的青稞面,裝著的是紅軍戰士舍己為人的信仰。
長征路上,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戰士們沒有充足的糧食,沒有保暖的衣物,甚至沒有足夠的武器,但他們有最堅定的信仰。他們知道,自己走的是一條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路,所以哪怕犧牲自己,也要讓這條路繼續延伸。就像那位送青稞面的戰士,他或許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會被記住,但他知道,自己的付出能讓更多人看到希望。
現在我們的生活衣食無憂,再也不用為一口糧食發愁,但那顆 “青稞面里的信仰” 卻不能丟。在學校里,我們要學會分享,幫助有困難的`同學;在生活中,我們要懂得奉獻,為社會做力所能及的小事。因為我們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紅軍戰士用信仰和生命換來的,我們要傳承這份信仰,讓它在新時代綻放新的光芒。
中學生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周記 7
80 年前的長征路上,沒有璀璨的燈光,卻有無數 “微光” 照亮了征途 —— 那是戰士們手中的火把,是他們眼中的.信念,是百姓們遞來的一碗熱粥。這些 “微光” 匯聚在一起,變成了照亮中國的希望之光。
紅軍過貴州時,一位苗族老大娘看到戰士們又累又餓,連夜煮了一鍋粥送到營地。戰士們想給她錢,她卻擺擺手說:“你們是為老百姓打仗的,我這點粥算什么!” 就是這樣的軍民魚水情,讓紅軍在艱難的征途中始終有溫暖相伴。還有那些年輕的戰士,有的才十五六歲,卻背著和自己差不多高的槍,跟著隊伍走了一程又一程,他們的笑容,是長征路上最動人的 “微光”。
如今,這些 “微光” 依然在我們身邊閃爍。社區里,志愿者們忙著照顧老人、清理垃圾,是服務他人的 “微光”;馬路上,交警叔叔頂著烈日指揮交通,是守護安全的 “微光”;課堂上,老師耐心地講解知識,是傳遞希望的 “微光”。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也要成為一束 “微光”,用自己的行動溫暖他人、照亮社會,讓長征路上的 “微光” 永遠閃亮。
中學生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周記 8
爺爺有一雙珍藏了多年的草鞋,鞋邊早已磨損,鞋底卻依然結實。他說,這雙草鞋是他的父親 —— 一位老紅軍留下的,80 年前,老紅軍就是穿著這樣的草鞋,走完了長征路。這雙草鞋,成了我最珍貴的 “課本”,讓我讀懂了長征的`艱辛與偉大。
爺爺告訴我,當年老紅軍過草地時,草鞋是唯一的 “伙伴”。白天,草鞋踩著泥濘的沼澤,晚上,戰士們就把草鞋烤干,第二天繼續趕路。有的戰士草鞋壞了,就用樹皮、茅草臨時編一雙,哪怕腳被磨出血泡,也從不停下腳步。“不是不怕疼,是心里有比疼更重要的事。” 爺爺的話,讓我明白了草鞋里藏著的堅持。
現在,我們穿的是舒適的運動鞋、皮鞋,再也不用穿草鞋了,但那雙草鞋教會我的道理卻不能忘。學習上,遇到難題就像當年紅軍遇到的沼澤,我們不能退縮,要像編草鞋一樣,一點點克服困難;生活中,遇到挫折就像戰士們磨破的腳,我們要學會堅強,用毅力戰勝挑戰。這雙草鞋,不僅是老紅軍的遺物,更是激勵我成長的 “課本”,讓我在人生的 “長征路” 上勇敢前行。
中學生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周記 9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每次讀到毛主席的《七律長征》,我都會想起老師講過的長征故事,想起戰士們在艱難中堅持的模樣。80 年過去,這些故事依然在告訴我們:堅持,是最珍貴的品質。
紅軍過夾金山時,海拔四千多米的'山頂白雪皚皚,寒風像刀子一樣刮在臉上。有位戰士叫小戰士,年紀才十七歲,凍得嘴唇發紫,卻依然跟著隊伍走。戰友讓他休息一下,他說:“我能堅持,多走一步,就離勝利近一步。” 就是這樣的堅持,讓紅軍翻過了一座又一座雪山。還有四渡赤水,紅軍在敵人的圍追堵截中,靈活機動、反復周旋,哪怕處境再艱難,也沒有放棄,最終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
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需要 “堅持” 的時刻。比如練習鋼琴,剛開始手指會疼,會覺得枯燥,但只要像紅軍一樣堅持下去,就能彈出優美的曲子;比如跑步,跑到一半會覺得累,但只要咬牙堅持,就能到達終點。80 年前,紅軍用堅持贏得了長征的勝利;今天,我們要用堅持實現自己的夢想,讓長征精神在堅持中傳承。
中學生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周記 10
有人說,長征精神很宏大,離我們很遙遠。但我覺得,長征精神就藏在平凡的生活里,藏在我們身邊每個人的行動中,80 年來,一直閃閃發光。
我的鄰居張爺爺是一位退休教師,他退休后沒有在家享福,而是每天去社區的. “四點半課堂” 幫留守兒童輔導作業。有人問他為什么這么做,他說:“紅軍當年為了孩子能有好日子,付出了那么多,我現在能為孩子做點事,不算什么。” 張爺爺的話,讓我明白了長征精神中的 “奉獻”。還有我們班的班長,每次班里有同學生病缺課,他都會主動幫忙補課;每次打掃衛生,他都會把最臟最累的活留給自己。他說:“紅軍戰士互相幫助才能走過長征,我們同學之間也要這樣。” 這,就是長征精神中的 “互助”。
其實,傳承長征精神不需要做驚天動地的大事。在公交車上給老人讓座,是長征精神中的 “友善”;認真完成每一次作業,是長征精神中的 “執著”;看到垃圾主動撿起,是長征精神中的 “責任”。80 年了,長征精神沒有因為時間的流逝而褪色,反而在平凡的小事中越發閃亮,指引著我們成為更好的人。
中學生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周記 11
每當讀到長征的故事,我總會想象:假如我走進 80 年前的長征歲月,會是什么樣子?我想,我或許會是一名小衛生員,跟著隊伍照顧受傷的戰士;或許會是一名小宣傳員,用歌聲鼓舞大家的.士氣。但無論是什么角色,我都會像真正的紅軍戰士一樣,勇敢、堅強。
假如我在長征路上,看到戰士們因為沒有糧食而挨餓,我會把自己的干糧分給他們;看到戰友因為寒冷而發抖,我會和他們擠在一起取暖。我想,我會學著編草鞋,雖然可能編得不好看,但能讓戰士們的腳少受點苦;我會學著辨認野菜,雖然可能會認錯,但能幫大家多找一點食物。我知道,長征路上會有很多困難,但只要和大家在一起,跟著紅旗走,就沒有克服不了的難關。
當然,這只是我的想象。今天的我們,不需要再經歷長征的艱辛,但我們可以把這份 “想象” 變成行動。在學習上,像紅軍一樣不怕困難;在生活中,像紅軍一樣樂于助人;在成長中,像紅軍一樣堅定信念。80 年前的長征歲月雖然遙遠,但長征精神就在我們身邊,指引著我們成為有擔當、有勇氣的新時代青少年。
中學生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周記 12
80 年前,紅軍長征勝利結束,為中國革命打開了新的局面;80 年后的今天,我們依然在經歷一場 “長征”—— 一場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 “新長征”。這場 “長征”,同樣需要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
在 “新長征” 的路上,有科研工作者在實驗室里攻堅克難,他們像紅軍突破敵人封鎖一樣,突破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為祖國的科技發展貢獻力量;有扶貧干部在大山里奔波忙碌,他們像紅軍過草地一樣,不怕苦、不怕累,幫助貧困群眾過上好日子;有運動員在賽場上奮力拼搏,他們像紅軍沖鋒陷陣一樣,為祖國贏得榮譽。這些人,都是 “新長征” 路上的英雄。
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也是 “新長征” 的一員。我們的 “長征路”,就是努力學習知識,鍛煉過硬本領,將來為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或許我們的 “長征路” 沒有槍林彈雨,但同樣需要克服困難、堅持到底。80 年前的長征已經落幕,但 “長征精神” 永遠不會落幕,它會一直激勵著我們,在 “新長征” 的路上,一步一個腳印,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中學生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周記 13
80 年前,無數紅軍戰士用生命和熱血鑄就了長征的勝利;80 年后,我們依然要銘記這段歷史,致敬那些為了信仰而奮斗的英雄。
記得在博物館里,我看到過一件特殊的展品 —— 一件打滿補丁的軍大衣。講解員說,這件大衣的主人是一位紅軍連長,他在戰斗中負傷,卻依然堅持指揮,直到犧牲。大衣上的每一個補丁,都記錄著長征路上的`艱辛;每一處磨損,都訴說著英雄的無畏。站在這件大衣前,我仿佛看到了連長穿著它在雪地里行軍,在戰場上沖鋒的模樣,心里充滿了敬佩。
還有那些沒有留下名字的英雄,他們或許只是隊伍里普通的一員,卻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 “英雄” 的含義。他們可能是為了保護戰友而犧牲的士兵,可能是為了傳遞情報而奔波的通訊員,可能是為了照顧傷員而忙碌的衛生員。雖然我們不知道他們的名字,但他們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致敬。
銘記長征,不是為了沉浸在過去的苦難中,而是為了從英雄的故事里汲取力量;致敬英雄,不是為了口號式的紀念,而是為了把英雄的精神傳承下去。80 年過去了,英雄從未走遠,他們的精神永遠激勵著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堅定、永不放棄。
【中學生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周記】相關文章:
紅軍長征勝利紀念詩詞12-01
有關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的詩詞07-12
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詩詞的內容09-28
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小報11-01
憶長征(現代詩)--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 (作品賞析)06-14
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活動簡報07-31
紀念長征勝利的詩詞(精選18首)10-23